记任正非与十几位中国民营企业家(领军人物)的闭门会议194337
发表时间:2025-02-21 08:37 编者按:2025年2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报及时发布了此新闻,浏览量达32.7万人次)。六位中国顶级的民营企业家任正非等发表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声,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军委发表了重要指示,这对提升中国国力和影响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报编辑看到了云鼎学堂的一篇文稿,即十几位中国企业家的领头羊到华为向任正非老先生取经的文稿。这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常有意义,特此转发于后。 2025年2月12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办公室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硅基流动CEO袁进辉、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努斯学社创始人范晓东等十余位科技与创投领域领军人物。 这场闭门交流迅速引发行业热议,何小鹏更在社交媒体晒出合影,盛赞任正非“无私、睿智、大道至简”的分享。 这场看似寻常的企业家会面,背后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生态的深刻变化。 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融”此次交流的参与者横跨汽车、人工智能、消费品牌、资本投资等多个领域: 小鹏汽车与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何小鹏直言“向华为学习”,并透露双方将在新品研发上深化联动; 硅基流动(AI芯片)、面壁智能(大模型)、宇树科技(机器人)等硬科技企业,正与华为在算力、算法等底层技术上形成互补; 徐新作为顶级投资人参与,则预示着资本对“华为系”技术生态的持续关注。 这种跨行业的深度对话,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正从单一赛道竞争转向技术生态共建,尤其在半导体、AI、新能源等“卡脖子”领域,协同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竞争中的开放哲学 任正非在此次交流中展现的开放性尤为引人注目。 ① 直面竞争者的坦诚: 尽管小鹏与华为的“鸿蒙智行”存在业务重叠,但任正非仍倾囊相授企业管理与文化治理经验,何小鹏以“无私”二字概括其胸襟; ② 聚焦长期主义: 任正非提出的“科技、文化、治理”三大议题,超越了短期商业利益,直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③ 逆境经验的传承: 华为在2019年-2021年被美制裁期间积累的危机应对策略,成为创业者眼中的“实战教科书”。 这种超越竞争关系的格局,与任正非一贯倡导的“开放合作、聚焦主航道”理念一脉相承,也为行业树立了“竞合共生”的典范。 从“学习华为”到“定义未来”此次闭门会的涟漪效应已初现端倪: ① 技术协同加速: 小鹏汽车副总裁透露,与华为的合作将“从技术到生态全面升级”;硅基流动等AI企业或借力华为算力底座,突破研发瓶颈; ② 管理范式迭代: 任正非强调的“简化治理结构”“文化凝聚力”等理念,为高速扩张的科技企业提供战略锚点; ③ 资本风向标意义: 徐新等投资人的参与,或推动更多资本注入硬科技赛道,复制华为式“技术深耕”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交流恰逢全球AI竞赛白热化与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节点,中国科技领袖的“集体行动”或为本土创新注入新动能。 中国科技企业的“新坐标系”任正非与创投领袖的对话,揭示了三个趋势: 生态化生存:单一技术优势难以应对全球化竞争,构建开放技术联盟成为必选项; 价值观驱动:企业竞争从产品层面升维至文化认同,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输出具有标杆意义; 代际传承:70余岁的任正非与新一代创业者对话,标志着中国科技精神从“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智慧共享”的转型。 正如雷军、刘强东等企业家曾公开表达的,任正非的格局早已超越华为本身,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思想灯塔”。 这场看似低调的交流,实则是中国科技产业升级的缩影。 当何小鹏们带着“向华为学习”的谦逊走进任正非的办公室,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管理经验,更是一种直面全球竞争的信心与方法论。 在技术自主化与生态国际化的双重挑战下,这种打破边界、共享智慧的“中国式创新”,或许正是破局的关键密钥。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